台灣首本競技啦啦隊青春小說 挖掘背後苦練日常──專訪作者楊若榆《降落練習》

作者:《聯合文學》雜誌 編輯部 / 文章分享來源:琅琅閱讀

 

 

作為臺灣第一本以競技啦啦隊為主軸的運動青春小說,《降落練習》不談隊員們勝利的瞬間,反而以輕盈穩定的筆調,托起大學啦啦隊員們的日常練習。口號、動作,磨損、再造,青春書寫也可以同時是反青春的。舞台的光鮮亮麗與隊員的磨損及自我質疑總相輔相成,生命中有些瞬間,唯有浸潤其中才得以悟得。

 

Q 書中提到「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一本書,而我想看」是你的創作初衷,能否深入聊聊創作歷程?
A 和書中主角相同,我進大學的第一週便加入社團,每天流汗、拉筋,大吼大叫地練習了四年。

以前寫過一篇散文〈好吃拋投〉,提及我曾經想開一間啦啦隊餐廳,因為每當走入挑高的餐廳,我們總會想著空拋可以拋到多高,以此映照隊員們的渴望與哀愁。

後來得到了同學的鼓舞,才更有信心將這些經歷化為文字。

 

Q 在將親身經歷轉化為書寫的過程中,是否有哪些關鍵的節點影響了你?
A 外在來說,二〇〇五年、二〇一五年台灣啦啦隊各赴日、美競賽,皆獲得冠軍 ; 內在來說,我之所以在研究所才著手處理啦啦隊的故事,是因為我到那時才接受自己再也不會跳啦啦隊的事實。

同時受指導教授的教導,開始嘗試以物件、訪談等形式梳理臺灣競技啦啦隊的歷史,算是這本書的緣起。

 

Q 本書以自我經歷出發,你想呈現的啦啦隊員樣貌為何?
A 在許多美國電影中,啦啦隊可能不被認為是一種「運動」,拋高、重摔也常會搭配罐頭笑聲呈現,以至於旁人會以為啦啦隊總像檯面上那樣輕鬆歡樂。

正式告別這個身分後,我想透過寫作解答,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啦啦隊員的日常。

 

Q 雖寫熱血的啦啦隊,卻刻意以不那麼熱血的平淡方式去書寫,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A 啦啦隊這個運動,看似激昂神奇,背後卻可能是由一群「半路出家」的人撐起整個表演。

 

願意繞過熱情、著重磨損疼痛,近似於《排球少年》中對鋒芒背後細節的處理,我認為那些細節強過以青春、熱血來推進情節

 

【書籍資料】

降落練習

 

 

 

 

 

 

推廌文章
台灣首本競技啦啦隊青春小說 挖掘背後苦練日常──專訪作者楊若榆《降落練習》 當家與性的並置不再是禁忌:登曼波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與個展「居家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