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當我們要為新成立的公司取名字的時候,是先找到了英文名稱 LOCUS,我們在一本拉丁文字典裡,看到 locus 有這樣的意思:「A place where something interesting is happening. 一個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正在發生的地方。」
後來,在另一本拉丁文字典裡又看到 locus 有這樣的定義:n.)1. right time, right place(適時適地);2. passage in a book (書裡的段落);3. dwelling. (居所),所以我們就決定了用 LOCUS 當公司的英文名稱。
為了尋找和 LOCUS 相對應的中文名稱,我們花了一段時間尋找,最後決定了「大塊」。「大塊」最早見諸於〈莊子〉:「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也就是「天地」的意思。但更為人熟知的出處應該是李白的詩:「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總之,中文「大塊」所代表的「天地」的意思,和英文 LOCUS 很相配。此外,我們也很喜歡白話文裡「大塊」所讓人能想到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塊蛋糕,大把鮮花;大塊文章,大好人生。」
這樣,綜合起來說,我們希望「大塊」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家公司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些很有意思的閱讀——讓自己開闊,也好玩的閱讀。」除了這個基本訊息之外,在大塊成立五年的時候,公司的商標底下也多了三個英文字:Future. Adventure. Culture.
Future 是我們希望和讀者一起邁向未來。
Adventure 是我們彼此用熱情和勇氣來相互激勵。
Culture 是我們一起探索文化的各種面向和層次。
以上就是大塊的品牌故事。
進入21世紀的時候,當時方興未艾的一個話題是:「網路是否就要把紙本書給淘汰了?」而創立於2001年的「網路與書」,要回答的正是這個問題。
網路發展之後,閱讀確實開始重新定義。但我們從當時,一直到今天,都相信的是:「網路」與「書」並不是零和壹的存在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書籍,是一種傳統型態的網路。網路,是一種新型態的書。所以與其說要思考這兩者之間的替代關係,不如重新探索閱讀,跨越兩種不同型態「網路」與「書」的界限。
因此,公司取名為 Net and Books —— 網路與書。
時間過了六年之後,隨著智慧型手機發展得更進化、寬頻發展得更普及,行動載具上的視聽內容的擴大更呈指數型成長。「網路」與「書」的衝突和替代性,顯得更加急劇。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相信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以行動載具為主導的網路上的內容,體現的是外擴、「陽性」的閱讀特質;而以紙書為代表的內容,體現的是內斂、「陰性」的閱讀特質。而從有宇宙存在開始,「陽性」與「陰性」的特質,從來都不是要相互淘汰或對立的,而是對照的。
「網路」與「書」的關係,也是如此。網路會更便於我們尋找書、閱讀書,同樣的,閱讀書也會更便於我們使用網路、探索網路。這是我們從創立的開始就一直相信的。
大辣出版成立於 2003 年,為大塊文化出版社關係企業。以漫畫為出版主軸,除出版自製主題漫畫與臺灣本土漫畫家作品外,亦引進歐洲漫畫大師之作增廣華文閱讀視野,以獨特的選書風格、高質感的包裝深受臺灣讀者喜愛。
同時,大辣致力於推廣臺灣本土漫畫家於海內外讀者,涵蓋資深創作者及漫畫新秀,出版許多臺灣漫畫家作品,如鄭問《阿鼻劍》《刺客列傳》《東周英雄傳》《始皇》《萬歲》《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麥人杰《鐵男孩:山寨之城》《狎客行》《黑色大書》《現代狎客行》《天才超人頑皮鬼》、小莊《窗》《 80 年代事件簿》《老爸練習曲》、水晶孔《四天 Four in Love 》《流浪小孩》、61Chi《城市裡,有時候》《房間》《南方小鎮時光》、陳沛珛《暫時先這樣》、陳穩升《麵包師之旅》等;更引進歐洲漫畫大師作品供華文人口有不同閱讀頻道,如墨必斯、畢拉、馬那哈、史奇頓 x 彼特等,並策劃跨國跨界圖文創作,如「東塗鴉系列」之《香港春捲》《臺北咖啡》、與紐西蘭圖像小說對話的《島嶼禮物》、前往法國羅浮宮的《羅浮7夢》等書。
作為讀者與漫畫創作間的橋梁,大辣也策畫了多次的漫畫展覽,包含2012-2018年策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以及 2013 年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 80 臺北 x 90 香港:漫漫畫雙城」漫畫展、2014 年協辦「 LOUVRE 9 打開羅浮宮九號」漫畫收藏展、2015 年策劃比利時漫畫中心展覽「小莊《 80年代事件簿 2 》原作手稿特展」、2019 年舉辦第一屆圖像小說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