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甘迺迪「和平的戰略」》和平是一個過程 是很多國家的產物、很多行動的總和 【重讀甘迺迪「和平的戰

《甘迺迪:美國願景》

作者:史蒂芬.甘迺迪.史密斯,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 文章分享來源:信傳媒

       1962年10月古巴飛彈危機將莫斯科與華盛頓推向一場武裝對抗的邊緣,距離核災難只有毫釐之遙,在這樣的情勢下,美國總統甘迺迪決意發表一次重要的演說,重新定義和平架構,說服美蘇兩國的強硬派節制核武發展。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認為,甘迺迪在美利堅大學的演說是「羅斯福總統以來最好的陳詞」,1963年8月,美、英、蘇簽署部分禁止核子試驗條約,同年10月生效,不到一個月後,他就被刺殺,1964年,俄國強硬派將赫魯雪夫趕下台。以下為甘迺迪美利堅大學演講演講全文:

 

和平的戰略——美利堅大學演講,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1963年6月10日

 

       威爾遜教授曾經說過,從大學走出來的每個人都應該屬於他的國家、屬於他的時代;我也深信,有幸從這所大學畢業的人們,會繼續發揮他們生命中的聰明才智服務大眾、支持大眾。

 

       我想在此時此地來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對這個話題人們往往充滿不解,真相卻鮮為人知──而這又是天下頭等重要的話題:世界和平。

 

       我這裡所說的是什麼樣的和平?我們尋求的又是什麼樣的和平?不是美國憑藉自己的戰爭武器強加給世界的「美式和平」。不是墳墓裡的永久長眠,也不是奴隸的安於現狀。我要說的是真正的和平,讓人們不枉此生的和平,讓人類和所有國家有發展、有希望,讓子孫後代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和平;不僅僅是美國人的和平,而是所有人的和平;不僅僅是眼前的和平,而是永久的和平。


       我之所以談到和平問題是因為戰爭呈現出新的特徵。全面戰爭失去了意義,因為在這個時代,大國能夠擁有強大的、幾乎無懈可擊的核武器,不訴諸這類武器就不肯甘休。因為在這個時代,單單一件核武器所產生的爆炸力就相當於二戰中同盟國空軍爆炸力總和的近十倍之大。全面戰爭失去了意義,因為在這個時代,一場核戰爭所產生的致命有毒物質會隨著水、空氣、土壤、種子散播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危害到我們尚未降生的子子孫孫。

 

       因此,我認為,和平是理性的人們必須要去追尋的理性目標。我發現追求和平不像追求戰爭那樣引人注目──而追求和平的人所說的話也常常被置若罔聞。但是我們沒有什麼任務比這更緊急了。

 

       有人說,討論什麼世界和平、世界法、世界裁軍,都是毫無用處的,除非蘇聯的態度再開明一些。我也希望如此。我相信我們能幫他們做到這一點。但我也相信,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無論作為每個個體還是作為一個國家──因為我們的態度與他們的態度一樣至關重要……

 

和平是很多行動的總和,失敗主義者的信念是危險的

 

       第一點,讓我們來審視一下我們對待和平本身的態度。我們當中有太多人認為和平是不可能的。太多人認為和平是不現實的。但這種信念是失敗主義者的信念,是危險的。這種信念引出的結論是:戰爭不可避免,人類在劫難逃,我們被不可控的力量牢牢抓住。


       我們不必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的問題是由人造成的,因此也能夠由人來解決。人的信念有多強大,人就有多強大。在人類命運的問題上,沒有什麼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人類的理性與意志曾經解決許多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相信人類可以再次克服一切。

 

       我所指的並不是某些空想家和狂熱分子所夢想的那種絕對化、無限概念上的宇宙和平與友愛……

 

       與之相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一種更加實際、更可能實現的和平之上吧。不是建立在人類本性突然變革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類習慣逐漸演進的基礎之上──建立在一系列有利於相關各方的具體行動和有效協議的基礎之上。對於這種和平,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方案──也不是一兩個國家套用什麼偉大神奇的公式就可以解決的。真正的和平一定是很多國家的產物、很多行動的總和。它一定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隨著每一代人所面臨的挑戰而不斷變化。因為和平是一個過程,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世界和平就像社區的和平一樣,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愛自己的鄰居,只需要他們在共處中相互容忍,有爭議時能夠訴諸公正、平和的解決途徑。而歷史教會了我們,國家之間的敵意就像個人之間的敵意一樣,不是永遠不變的。無論我們的好惡看似如何,時間的潮流和接連的事件會使國家之間、鄰里之間的關係產生驚人的變化。

 

       那麼就讓我們堅持下去吧。和平不一定不可實現,戰爭也不一定不可避免。通過清晰定義我們的目標──讓目標更加可控、更加觸手可及──我們能幫助所有國家的人民看到和平、從和平中汲取希望、一往無前地向和平努力。

 

不必無視分歧,但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共同利益上去解決分歧

 

第二點,讓我們來重新審視我們對蘇聯的態度……

 

       沒有任何政府和社會體制會邪惡到讓人認為就連那裡的人民也毫無美德修養的地步。作為美國人,我們認為共產主義十分不得人心,是對個人自由和尊嚴的否定。但我們仍然可以向俄國人民的許多成就致敬──科學和太空方面、經濟和工業增長方面,以及文化方面、勇於行動方面。

 

       在我們兩國人民的諸多共同點中,沒有哪一點比我們對戰爭的憎惡更加強烈一致了。我們兩國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這在世界各個主要大國當中是絕無僅有的。而在戰爭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像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損失那麼慘重……

 

       如今,假如全面戰爭再次爆發,無論以何種方式,我們兩國將會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這很有諷刺意味,但卻是明確的事實: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面臨的被毀滅的危險也是最大的。我們所建設的一切,我們為之努力的一切,將會在最開始的二十四小時裡毀於一旦。甚至就在冷戰當中,那麼多國家都承受著負擔、面臨著危險,包括我國那些最緊密的盟國,即使是這樣,負擔最重的還是我們兩個國家。因為我們兩國都把大量財力投在了武器上,而這些財力本可以用來戰勝無知、貧窮和疾病。我們兩國都陷入了一個危險的惡性循環,一方的疑慮會加重另一方的疑慮,一方製造新武器會引發另一方製造反擊武器。

 

       簡單地說,美國及其盟友,與蘇聯及其盟友,都十分有意尋求一種公正的、真正的和平,都十分有意停止軍備競賽。

 

        因此,我們不必無視我們之間的分歧,但我們也該把注意力轉移到我們的共同利益上──轉移到尋找途徑去解決分歧上。而即使我們目前還不能結束分歧,至少我們也該出一分力,讓這個多樣化的世界變得安全起來。因為歸根結柢,把我們連在一起的最根本共同點就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我們都珍視子女的未來。我們都是凡人。

 

在不放鬆防衛的情況下緩解緊張局面,因共同利益與多國建立結盟關係

 

       第三點,讓我們來重新審視我們對待冷戰的態度,要記得我們不是在忙於辯論、忙於羅列辯題。我們不是在分攤罪責,不是在互相評判、指指點點。我們必須按照世界的現狀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總去設想,如果近十八年的歷史可以重寫,世界會是怎樣。

 

       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尋求和平,並希望共產主義集團內部的積極改變會讓目前難以實現的解決方案變得觸手可及。我們一定要以適當的方式開展行動,以使得實現真正和平的協議符合共產主義國家的利益。總之,在保護我們自己重要利益的同時,核大國必須避免那種對抗性局面,不要迫使對手在屈辱地撤退和進行核戰爭之間做出選擇。在核時代如果走上了那樣的道路,只能證明我們的政策徹底失敗了,否則就是證明了全世界都集體抱有同歸於盡的願望。

 

       ……我們可以尋求一種方式,在不放鬆防衛的情況下緩解緊張局面。而就我們這方面而言,我們也不必用威脅的方式來顯示決心。我們不必因為擔心信仰會遭到腐蝕,而遮罩掉國外的廣播。我們無意將自己的體制強加給任何不願接受的人,但我們願意致力於──也有能力做到──與地球上的任何人進行和平的競爭。

 

       同時,我們尋求加強聯合國的力量……將其發展成一個真正的世界安全體系……能夠在法律的基礎上、在保證大國和小國安全的基礎上、在為最終消除武器創造條件的基礎上,解決爭端。

 

       與此同時,我們尋求在非共產主義世界的內部保持和平,這裡面的許多國家,本來全都是我們的朋友,但卻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這些問題會削弱西方的團結、招致共產主義的滲透,或者可能會導致戰爭的爆發。

 

       ……我們與許多國家建立了結盟關係。有這些結盟關係是因為我們所關注的問題與他們有很大的交集。比如說,我們各國保衛西歐、保衛西柏林的決心從未減弱,因為這關乎我們重要的共同利益。美國不會以其他國家及其人民為代價與蘇聯進行任何交易,不僅僅因為那些國家是我們的夥伴,還因為他們的利益與我們相交會。

 

       然而,我們的利益交會,不僅在於保衛自由的前線陣地,而且在於尋找實現和平的途徑。我們希望……能讓蘇聯意識到,他們也一樣應該讓每一個國家選擇自己的未來,只要那種選擇不會干擾到其他國家的選擇……因為毫無疑問,如果所有的國家都能有所克制,不去干涉別國的自主決定權,那麼和平將會更有保證。

 

       這就需要我們為實現世界法做出新的努力──那將成為世界各國開展討論的新環境。這還需要蘇聯人和我們之間增進理解。而增進理解又需要我們加強聯繫和交流。

 

致力禁止核子試驗,與蘇聯、英國協商簽署禁止核子試驗條約

 

       ……自二十世紀二〇年代開始,裁軍就一直是我國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標……而不管現階段的前景有多暗淡,我們還是願意繼續努力……目的是讓所有的國家,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能夠瞭解裁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之所在。

 

        在這一系列的協商當中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實現其目標遙遙在望──然而迫切需要一個新的開端──那就是達成禁止核子試驗的條約。這樣一項條約的達成,說近很近,說遠又很遠。它將會遏制軍備競賽在其最危險的領域交替攀升。這將使核國家能夠更有效地應對人類在1963年面臨的最大危險之一,核武器的進一步擴散。這將會提升我們的安全性還將會降低戰爭的可能性……

 

       因此我借此機會,就這個問題宣布兩個重大決定:

 

第一,赫魯雪夫主席、麥克米倫首相以及我本人已經達成一致,高層協商不久後將會開始……討論全面禁止核子試驗的條約問題。我們一定謹記歷史的警示,緩和各自的期望值──但我們的希望也與全人類的希望緊密相連。

 

第二,為了表明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誠意和堅定信念,我現在宣布,只要其他國家不在大氣層進行核子試驗,美國也不會主張進行這種核子試驗。我們不會第一個開始將中斷的核子試驗繼續下去。這一宣言並不能替代一項正式的、有約束力的條約──但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們達成那樣的條約。

 

和平關乎人類權利,和平與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最後一點,我的美國同胞們,讓我們來審視一下我們國內對待和平和自由的態度。我們本國社會所具有的品質和精神,一定要為我們在國外所作努力的正義性提供支援……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應遵循一個千百年來的信念──和平與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如今在我們的許多職責上,和平都得不到保證,因為自由是不徹底的。

 

       《聖經》告訴我們:「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而歸根結柢,和平不正是關乎人類權利之事嗎──不正是關乎我們不必承受被摧毀的恐懼而平安過完一生的權利、關乎我們呼吸大自然新鮮空氣的權利、關乎我們子孫後代健康生存的權利之事嗎?

 

       在我們著手保衛國家利益的同時,讓我們也來保衛人類的利益吧。而且戰爭和武器的消除顯然同時符合兩者的利益。當然,一項條約無論對各方多麼有利,無論措辭多麼嚴謹,都無法絕對避免欺騙和逃脫的危險。但如果它的執行力度能夠充分有效,如果能夠充分符合簽字各方的利益,那麼它提供的安全性就遠遠強於一場毫不減弱、毫無控制、難以預料的軍備競賽。

 

       正如全世界所知,美國永遠不會發動戰爭。我們不想要發生戰爭。

 

       我們不期待發生戰爭。這一代的美國人早就經歷夠了……戰爭、憎恨和壓迫。如果別國希望發生戰爭,我們會做好準備。我們會隨時警惕,準備阻止戰爭。但我們也會盡自己的努力,建設一個弱者安全、強者公正的和平世界。我們面對這個任務並不孤單無助,它的成功也並不是毫無希望。我們會充滿信心、無所畏懼地努力──不是走向毀滅的戰略,而是走向和平的戰略。

 

【書籍資料】
《甘迺迪:美國願景》

 

推廌文章
重新學習觀看世界 叛教、脫逃、庇護、難民:一個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