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本詆毀自己的書,不僅需要勇氣,還要有張厚臉皮……
《遮住眼睛的貓》是赫拉巴爾「妻子的眼睛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從他出版第一本書《底層的珍珠》開始,直到《花蕾》遭禁,他們搬離「永恆的堤壩巷」,移居林中小屋的這段時間。
從《底層的珍珠》出版之後,赫拉巴爾成了暢銷作家,每本書一出版旋即銷售一空,隨之而來的是各方的邀約,出席各種講座、新書簽名會等等,但是因為他生性內向害羞,在講座日期的前一天,他就會開始焦慮不安,甚至要想辦法逃避,每次參加講座回家之後總要躺上兩三天才能恢復正常,但儘管他信誓旦旦絕不再參加這類活動,卻又總是無法推拒。除此之外,他的生活依舊維持著原來的樣貌,忙碌地跟朋友到處上酒館,總是無法固定而持之以恆的寫作,又因為飲食習慣不好,只要肚子疼或者膽結石發作,他就開始寫遺書,一一向大家道別,但等到復原之後就又我行我素,常常讓他妻子哭笑不得,因此,他的母親才會如此註解他:「就當作是一部荒誕滑稽作品吧!」
但是一九六八年,捷克斯洛伐克被非法佔領,赫拉巴爾就是不願公開表態支持的作家之一,因此而遭受打壓,被視為叛國份子的威脅,讓他時時處於緊張狀態。他的兩部新作已裝訂成冊,即將發行之際,卻被當成廢紙送進回收站銷毀。在這段時間裡,雖然他一度停止寫作,但創作的慾望卻仍然緊緊跟隨著他,在這個小鎮中,與人們接觸所看見、聽見的故事、靈感都儲存在他腦海中,只等適當的時機讓文字從手指間流洩出來。
在這些平常的生活細節中,赫拉巴爾矛盾的個性。
作者簡介|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捷克作家,生於一九一四年,卒於一九九七年。被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四十九歲才出第一本小說,擁有法學博士的學位,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收購站打包工等十多種不同的工作。多種工作經驗為他的小說創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也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般勞動人民中,他的小說充滿了濃厚的土味,被認為是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
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對這些人寄予同情與愛憐,並且融入他們的生活,以文字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刻畫出一群平凡又奇特的人物形象。赫拉巴爾一生創作無數,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影,與小說《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同名的電影於一九六六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另一部由小說《售屋廣告:我已不願居住的房子》改編的電影《失翼靈雀》,於一九六九年拍攝完成,卻在捷克冰封了二十年,解禁後,隨即獲得一九九○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二○○六年,改編自他作品的最新電影《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上映。
被捷克《星期》周刊於世紀末選出「二十世紀捷克小說五十大」第二名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命運亦與《失翼靈雀》相仿,這部小說於一九七六年完稿,但遲至一九八九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僅次於哈薩克(Jaroslav Hasek)的《好兵帥克歷險記》。
有人用利刃、沙子和石頭,分別來形容捷克文學三劍客昆德拉、克里瑪和赫拉巴爾,他們說:
昆德拉像是一把利刃,利刃刺向形而上。
克里瑪像一把沙子,將一捧碎沙灑到了詩人筆下甜膩膩的生活蛋糕上,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赫拉巴爾則像是一塊石頭,用石頭砸穿卑微粗糙的人性。
譯者簡介|劉星燦
曾留學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學,獲文學院碩士學位。之後一直從事捷克語言、文學方面的翻譯、編輯、教學及中捷文化交流工作,翻譯出版了《好兵帥克歷險記》、《塞佛特詩選》、《捷克斯洛伐克文學簡史》等數十部捷克文學書籍。一九九零年捷克斯洛伐克文學基金會授予涅茲瓦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勞白
清華大學美術系教授。業餘在捷文翻譯,插圖等方面與劉星燦合作,如《塞佛特詩選》等,其中合作譯編的《捷克斯洛伐克兒童書籍插圖選》獲得了冰心兒童文學獎。
獻給老婆的文學長吻 轉載來源:中國時報 – 開卷週報(2008/02/17)
作者: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這是一套愛的自傳。赫拉巴爾已妻子艾麗什卡(Eli?ka)的眼光,描述了他們於1950年代中期至1969年之間,在堤?街(Na Hrazi)的生活點滴。在赫拉巴爾寫作期間,艾麗什卡已是長年臥病在床。這幅三聯作對赫拉巴爾來說,不只具有文學上的紀念價值,也是他獻給老婆的文學長吻。 在文學史上,以親密愛人眼光來描述自己的作品並非赫拉巴爾首創。
美國文壇大師史坦因(Gertrude Stein)1933年出版的《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Toklas),即是她用同志愛人愛麗絲的角度,敘述自己在巴黎的生活。博覽群書並熟悉超現實主義的赫拉巴爾,對此自然了然於心。所以這種手法自然不能視為形式上的遊戲,必須體認到這是赫拉巴爾趁機在替她太太寫自傳。
【妻子眼睛三部曲】中的特殊之處,也是敘事者透露了很多自己的訊息。在第一冊《婚禮瘋狂》中,小名碧朴莎(Pipsi)的艾麗什卡自述老家在二次大戰前非常富有,共產黨上台後,由於家庭成分不好,讓她變得一貧如洗,最後於布拉格找親戚求助的過程中,碰到赫拉巴爾,才改變了她的命運。
艾麗什卡在《遮住眼睛的貓》裡,自憐地說:「有個酒鬼丈夫總比一個人好過啊!」 除了妻子的個人生命史,讀者也會看到赫拉巴爾萬花筒般的逗趣生活與成名歷程(這還得歸功於艾麗什卡的鼓勵與生活供養)。一路讀下來,我們發現活再《過於喧囂的孤獨》時期的赫拉巴爾非常善於自嘲,在《漂浮的打字機》中,他甚至將自己比為卓別林。
即使強調是妻子的眼光,這套書一就充滿赫是風格。例如他們兩個人被迫擠在火車廁所裡害羞地彼此表露心意,就令人忍俊不住。這也不僅讓我聯想起,在赫拉巴爾的作品中,都有於浪漫場景中出現糞便的矛盾情形。連赫拉巴爾母親在碰到艾麗什卡時,也不免喜歡說些他小時後的醜事,尤其是喜歡挑糞。 赫拉巴爾最喜歡讀老子,其文字作品也給我們這樣的感覺,最高尚與最卑下的事物總是同時出現。
例如我手頭《漂浮的打字機》一書捷克文版的扉頁,他引用了德國哲學家海德格題詞:「詩是思想的顯現,美式真理的顯現。」可是這三本書根本是泡過啤酒,幾乎每兩三頁就會出現喝酒嘻鬧的典型捷克場景。赫拉巴爾更是善於酒後「練肖話」(我懷疑這是他文學天才的由來),連他的好友們,如行動藝術畫家沃拉吉米爾(Vladimir Boudnik),也是以這種荒謬形象出現(這套書也是再描述他與赫拉巴爾的友誼)。
【妻子眼睛三部曲】完成於1984年至1985年之間,艾麗什卡於1987年過世,可是她的形象卻常留在我們心中,我覺得赫拉巴爾像是躺在文字爛泥巴裡玩耍的老頑童,雖不直說,卻悄悄用這套自傳表達了他對老婆的愛。這個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