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迴音

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作者:李明璁 統籌策劃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12-01

條碼:9789862136461

ISBN/ISSN:9789862136461

系列名稱:031

定價:380元 |79特價:300

優惠期限:2024-11-30止

數量 + -

翻開一格格記憶的抽屜,重新看見旋律的風景,聽見青春的心跳

內容簡介

你最近一次細細聆聽made in Taiwan的流行音樂是哪一首?

在什麼場合、與誰分享、透過什麼媒體?

還記得生命不同階段裡,有哪些印記著喜怒哀樂的旋律?

 

       流行音樂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深刻記憶了不同時代的台灣故事。本書透過「物件、事件、地標、人物」四大主題,與一百五十幀珍貴照片,帶你穿越時空,走進台灣流行音樂的不同現場,窺看橫跨一世紀的盛世變貌。

 

       賞玩黑膠、卡帶、CD、MP3到數位串流,回顧音樂載體如何演進、影響聆聽。重訪音樂喫茶、唱片行、歌廳、紅包場、中華體育館⋯⋯,體會餘音繞樑的感動。再回首日治時代流行歌后、群星會、民歌手、偶像團體、獨立樂團,細數台灣驕傲的聲音。別忘了無奇不有的禁歌、萬人空巷的五燈獎熱潮、社運異議之聲、揚名國際的電影配樂⋯⋯

 

       本書由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所帶領的團隊,歷時一年的資料蒐集、重整與編寫。特邀四位資深音樂人/評論家:馬世芳、劉國煒、葉雲平、熊儒賢,各撰寫一篇專文,或宏觀敘述,或絮語個人生命史中流行音樂「物、事、地、人」的流變記憶。

 

       全書四章,每章以六篇主題文章接力,透過輕快的敘述節奏,道出從日治時代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流行音樂身世。附錄台灣流行音樂大事紀,以編年方式呈現;與相關延伸閱讀之推薦書目。

 

       邀請你翻開一格格記憶的抽屜,重新聽見時代的迴音,青春的心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統籌策劃:李明璁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開授音樂社會學、視覺社會學等課程。研究領域涵蓋大眾文化與東亞社會、媒體消費與性別認同、身體反抗與社會運動等。

 

曾主持文化部「國民小學認識流行音樂輔助教材」計畫、參與創辦《cue.》電影雜誌、擔任過文化研究學會理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臺灣智庫顧問。亦曾協助重要文化獎項之評審如金鼎獎、金鐘獎、金視獎、台北電影節、文化部流行音樂旗艦計畫與獨立音樂出版獎助等。

 

以中文發表的學術論文,曾刊登於《台灣社會學刊》、《新聞學研究》、《文化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等國內重要期刊。另著有個人散文集《物裡學》(2009),短篇小說集《Rock Moment》(2014)。

目錄規格

第一章、 流行音樂大物件
復古流行:轉動一世紀的黑膠唱盤
音樂心情帶著走:卡帶與隨身聽
網路時代的音樂傳播:MP3、數位串流與Youtube
樂迷的日常養分補給:音樂刊物
常民歌唱記憶/技藝:從卡拉OK與KTV
從凝視到消費:歌星造型與偶像 商品
・馬世芳——我的「歌物件」

第二章、 流行音樂大事件
跳舞時代:摩登台語唱片
禁歌金曲:壓抑年代裡的自由之聲
電影配樂:音樂與戲劇的美好結合
異議之聲:社會運動中的流行音樂
歌唱選秀:來自大眾的新聲音
偶像團體:八〇、九〇年代的青春唱跳
・劉國煒——戰後國台語歌曲消長動態

第三章、 流行音樂大地標
那些年我們在唱片行邂逅音樂
歌廳秀:老派聽歌之必要
演唱會大朝聖:萬頭攢動集體狂歡
音樂約會名所:點歌單傳情意
身體解放空間:從地下舞會到封街飆舞
獨立音樂結黨集社:Live House
・葉雲平——No Records, No Life

第四章、 流行音樂大人物
台語歌謠:本土流行初登場
群星匯上電視:「國語歌」的第一個高峰
「唱自己的歌」:七〇年代的民歌創作人
抒情王國的確立:「國語歌」的第二個高峰
本土搖滾逆襲:「新台語歌」的文藝復興
小眾品味主流化:新時代的獨立音樂人
・熊儒賢——有好歌的時代,全民都是大人物

附錄一:台灣流行音樂大事紀年表
附錄二:延伸閱讀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