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碰我的草莓!(大塊官網獨家明信片版)

作者:艾諾-麥雅‧梅索拉

譯者:凃翠珊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01

系列名稱:小塊 Pezzettino

定價:400元

數量 + -

 

小老鼠伊爾瑪在花園裡辛勤地工作,期待採收那些鮮紅欲滴的草莓,

卻發現草莓被咬了一個大洞,這引發她的恐懼,擔心神秘的入侵者究竟是誰。

故事細膩地描繪伊爾瑪的情緒變化,並透過無家可歸者的故事,讓她學會理解不同處境的人。

作品觸及偏見、同理心、飢餓和移民等主題,並瀰漫著溫柔與希望的氛圍,以及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內容簡介

不要碰我的草莓明信片 ( 一組三張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

尺寸:10.4 x 15 cm

 

 

 

小老鼠伊爾瑪在寧靜的花園裡辛勤地工作
正當她準備採收碩大飽滿、鮮紅欲滴的草莓時

 

咦?草莓上怎麼出現了一個洞?
是小偷!花園裡面竟然出現了入侵者!他會是誰呢?

 

       芬蘭插畫家艾諾-麥嘉 ‧ 梅索拉以美麗的北歐庭園為背景,創作出這動人的故事。她大膽地運用紅、黃、藍、黑等色彩,透過水彩畫呈現如夢似幻的暈染效果。讀者翻閱書頁時,彷彿能聽到蒼蠅振翅飛過的嗡嗡聲,聞到草莓散發的香甜氣息,並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微風。

 

       故事背景設定在溫暖的夏天,伊爾瑪的草莓逐漸成熟,趕緊採來製作成果醬。然而,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她發現有人偷吃了草莓,憤怒的伊爾瑪決定展開行動找出罪魁禍首,卻意外撞見一群被迫背井離鄉的訪客。他們的痛苦軟化了佔有慾強烈的伊爾瑪,讓她決定伸出援手。

 

       這是一部描述克服偏見、懷抱同理心的作品。小老鼠的情緒從一開始的憤怒與不安逐漸轉變,她透過無家可歸者的遭遇,學著理解不同處境的人。儘管劇情涉及人類共有的情感、差異性、飢餓和移民等社會問題,但全書的基調充滿溫柔與希望,以及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譯者的話

 

       我在翻譯《不准碰我的草莓!》的過程中,除了欣賞充滿設計感的圖文對話,也發現了文字與圖像中隱藏的趣味。本書的芬蘭文書名「Oman maan mansikat」,會讓熟悉芬蘭文化的人立刻想起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諺語——「oma maa mansikka, muu maa mustikka」,這句話可以直譯為「自己的家(土地)是草莓,別人的家(土地)是藍莓」,常見的寓意則是「沒有比自己的家更好的地方了」。

 

       野生的草莓與藍莓都是芬蘭寶貴的天然資產,並無高下之分,然而在芬蘭過去燒墾田野的傳統中,野生草莓常出現在適合標示為自家土地的邊界,而森林中的藍莓地則為共享或公有土地。演變到今天,諺語的意義被延伸為「自己的家最好」,草莓也在這句話中被提高了價值。對照一下故事主角伊爾瑪最後帶蝸牛們去吃森林藍莓的神情,既幫助了新訪客,還可以讓他們不再繼續吃她自己種的草莓,是不是很有趣的安排呢!

 

       作者艾諾-麥雅 ‧ 梅索拉(Aino-Maija Metsola)作為一位優秀的平面設計師,曾設計過著名的 Marimekko 印花布「仲夏魔法」(Juhannustaika),我很欣喜地看見她這回將美麗的自然色彩與細節從印花設計延伸到兒童繪本的創作,並充分展現芬蘭人的設計思維:「兒童,值得最好的作品」,祝福大家享受閱讀此書的旅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艾諾-麥雅 ‧ 梅索拉 Aino-Maija Metsola
 

她出生於 1983 年,畢業於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是一位芬蘭的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和藝術家。擅長透過水彩、墨水、拼貼、麥克筆、不透明水彩等媒材創作各式繪畫與圖案,應用於紡織品、服裝、餐具、文具和書籍之中。

 

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為著名的芬蘭設計公司 Marimekko 所設計的印花。她的創作風格強烈,經常使用大膽的色彩與獨特的組合,靈感則來自家鄉芬蘭的風景,善於捕捉美麗的自然元素。《不准碰我的草莓!》是她第一本為兒童自寫自畫的繪本。

 

譯者簡介 | 凃翠珊 Tsui-Shan Tu

 

定居芬蘭二十多年,寫過三本芬蘭文化觀察紀錄,《不准碰我的草莓!》是第三本繪本譯作。喜愛用文字紀錄咀嚼生命,近年來也在音樂學習中體會人生,並將靈性訓練融入生活功課,學習每一天都更加活出自己的真實與豐盛。

 

個人專頁:北歐四季 Miyabela

好評推薦

暖心推薦

 

High媽|諮商心理師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林怡辰|作家、閱讀推廣人
林幸萩|童里繪本洋行店主
林蔚昀|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俐容|心理教育專家、CareMind 耕心學院知識長

(依筆畫排序)

 

從人與人的互動開始,讓愛與分享,悄悄在孩子心裡萌芽

作者 /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 不准碰我的草莓!》的主角小老鼠伊爾瑪,就像是我們身邊許多孩子一樣,很努力地照顧自己的所有物,當自己的玩具、物品被破壞的時候,馬上想要揪出罪魁禍首,並在心裡想著「不公平,這是我的!為什麼我要分享?為什麼他可以破壞?他怎麼可以這樣!」。

 

關於「分享」的這個議題,相信成人都可以理解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每當我們故意和孩子說「為什麼都不分我吃?好小氣喔!你是小氣鬼嗎?」,即使是用開玩笑的口吻,但在孩子耳裡聽到的卻是滿滿的矛盾與掙扎,反倒在心中產生「我不分阿姨吃就是壞小孩嗎?可是這個蛋糕我做的很辛苦啊!我就是不想要和人分享,這樣子做很不乖嗎?」的想法。成人的訊息可能會讓孩子被迫選擇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藏起來,或是開始想要躲開大人,甚至討厭大人。原因在於,真正的分享必須來自於內心,而不是出於罪惡感或是討好別人,如此一來「分享」才會得到真正的喜悅和成就感。


書中原本一心想要揪出罪魁禍首的伊爾瑪,到了故事最後卻出現耐人尋味的轉折,看到心愛的草莓被咬得坑坑巴巴實在是讓人生氣的事情,但如果面對的是一群餓到不行、沒有家的孩子呢?

 

「同理心」的學習從來就不是用說教、講道理來教導,而是從實例中去引導和體驗,因此讓孩子擁有真實的生活經驗是非常必要的,絕對比紙上談兵來得更有效果。當同理心是被要求出來、而非發自內心展現時,很可能只會淪於作秀表演,當要求者不在的時候,一切就會被打回原形,孩子依舊無法成為一位溫柔、同理別人的人。

 

同理心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聯繫,它讓我們在行動前先思考他人的感受,教我們用理解來平衡自己的情緒,擴大我們的生活體驗,讓這個世界更善良、更安全。

 

希望你也可以在《 不准碰我的草莓!》這本書中,帶著孩子去看到真正的問題,而不只是尋找標準答案。破壞別人的東西、拿走別人的努力當然是不好的,但背後真正的故事或許才是關鍵,它將帶給孩子心中更多柔軟的體諒、溫柔的同理,這才是幫助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最重要的準備,因為快樂從來就不是外在表象的成功,而是透過無私的付出、不求回報的給予得到的內在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