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微光】《不知道的都叫樹》深耕在生命沃土上的植物手記

作者:金多誠 / 文章分享來源:人間福報

        作者古碧玲以雜學家之姿寫植物,50篇植物手記,連結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

 

喜歡植物,沒什麼高情遠志,純粹就是耳濡目染,內化成自己的嗜好。──古碧玲

 

       《不知道的都叫樹》初看這帶有些許調侃意味又有一定真實性的書名,就覺得這句話說的正是自己,再看作者古碧玲說:「壓根沒想過會寫一本以植物為自己生命載體的書。」更引起想細細閱讀、體會的好奇。

 

以植物承載生命故事

 

       這本以「植物」承載生命故事的「奇書」,50篇植物手記,連結著作者說不盡的人生故事,從童年、青春時期到擁有自己的家庭;從自家餐桌、庭園、市街、野外到旅途上……有懷想、有發現、有夢想、有創意,也有知識,更有以植物為師所體悟的生命觀照……閱讀過程中處處是驚喜,隱隱中也勾連起我們因植物而緊緊相連的記憶。

 

       「念幼稚園時,從都會中心搬到留著許多池塘和園林的副都心。隻身上下學路途中,一大片綠盈盈厚敦敦的葉叢竟開滿紫花,見獵心喜的自己雙腳踏進其間,手還沒伸長,『糟糕!』竟是一汪水塘!小小的身軀全身盡溼……回到家有沒有被修理一頓,早已忘卻,倒牢記著跟母親嘰哩呱啦描述池子和植物的樣子,『布袋蓮。』母親二話不說告訴自己最早認得的其中一種植物名。」

 

       書裡這段生動的描述,可以看出古碧玲小小年紀就表現出對植物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情,而回應的如此自然而篤定的母親就是啟蒙者。古碧玲形容家裡總是生機勃勃的一方小院落,是引她進入植物世界的「渡船頭」,母親就是舵手,為她指點迷津;而父親總能種出「飛瀑般」花海的神奇魔法,帶給她無限的驚歎與懷想……點點滴滴都是深耕她獨有生命經驗的沃土,這也是閱讀《不知道的都叫樹》這本書之所以讓人一再回味的底蘊。

 

       在序文中,作者寫道:「多數人用食物連結記憶,自己則是用植物回味哪一年到哪裡、跟誰一起。」也正是與植物有如此緊密的牽繫,透過細膩的敘事功力,讓以不同植物為主題的每一個篇章,都有著豐富的層次與獨特的視角,靜心品讀,篇篇皆耐人尋味。

 

       舉例來說,在〈母親花,梔子花〉、〈父親花,矮牽牛〉裡,她寫烙印在靈魂深處的孺慕之情,回憶四歲時母親帶她獨自滿山遍野採梔子花、教她嚐蛇莓那一天的難能可貴,遺憾著來不及了解父親來時路與沒能學會父親種植物絕活……

 

       又例如,在〈角落植物〉裡,身為資深媒體人、報導者,習慣隱身在「他人」之後的作者,以「角落生物」自比,對「角落植物」不免有情感投射。她寫「豢養」在盆中的野草花,兀自在花盆裡上演著「生死寂滅,榮枯隨緣」的自然循環。也以角落植物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對照人類總想著消滅非我族類以為會完全趕盡殺絕的無知……

 

植物如空氣陽光水

 

       與植物相處就是作者的日常,生活裡處處都有與植物的連結,她寫如何熱中親嚐如山野零食般的漿果、寫沿著山壁採川七的心喜、寫蝶豆花如何從綠肥到餐飲寵兒的歷程,她也寫逛花市買切花的竅門、與花店主人交流的暖心故事、插花配色的獨到之處、畫下植物的巧思、綠手指朋友們對植物的瘋魔……每一篇都以獨有的風采,邀請我們進入植物神奇的世界。

 

       或許我們真的「不知道的都叫樹」或者是略知一、二的植物新生,就當作是與植物做朋友的起點,可以跟著收錄在書中的作者攝影作品與畫作,開始享受與植物相遇的驚喜,創造自己獨有的生命故事。

 

【書籍資料】
《不知道的都叫樹》

 

推廌文章
【書頁微光】《不知道的都叫樹》深耕在生命沃土上的植物手記 高原上的清麗歌謠——悼念萬瑪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