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但丁逝世七百週年.精華圖像紀念版

LA DIVINA COMMEDIA:7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Dante. Special Commemorative Edition.

作者:但丁.阿利格耶里

原文作者:Dante Alighieri

譯者:陳潔曜 (譯寫)/ 韓絜光(講稿翻譯)

繪者:羅倫佐.馬托蒂 / 米爾頓.葛拉瑟 / 古斯塔夫.多雷(Lorenzo Mattotti / Milton)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01

條碼:9789860777574

ISBN/ISSN:9789860777574

系列名稱:image3

定價:1,200元

數量 + -

解鎖開箱曠世神作

 
你需要以圖先行的白話讀本 
【但丁逝世七百週年・精華圖像紀念版】 
領略經典的魅力,不再是妄念 
Lorenzo Mattotti ✶ Milton Glaser ✶ Gustave Doré 
三位頂尖藝術家 × 重磅呈現三界之旅 
「一部《神曲》,匹敵莎士比亞的全部劇作。」
內容簡介

✶ 獨家收錄 ——— 謝佩霓專文導讀 & 艾略特講稿〈但丁之於我的意義〉 
✶ 當代美感 ———〈天堂篇〉以銀墨鋪底|極高清的多雷〈天堂篇〉版畫 
✶ 典藏規格 ——— 21×29.7cm|65幅滿版彩圖|凝雪映畫紙印製
 


◈ 《神曲》,義大利文學的泉源,歐美文學承先啟後的動脈,由但丁這名高度展現語言張力的奇才詩人,描寫自身如何像暴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在亂世中因政爭遭到流放,於顛沛流離之中,憤而振筆飛天遁地,越過尋常意識的疆界,走入幻遊地獄、煉獄和天國的三界之旅,見證地獄的諸宗罪孽與災異,行經煉獄的悔過與啟悟,再身歷流光溢彩的至善天堂,從中捍衛遭腐敗時局所摧毀的信念,也叩問最崇高的人間願景。 

◈ 這趟置死地而後生的幻遊,磨難中充滿抒情。從墮落的絕望地獄,到至善的幻夢天國,在陷落與躍升之間,《神曲》顯露了「人」所能經驗到的一切情感,且帶出了無數活靈活現的視覺畫面,數百年來吸引不少後世藝術家相繼畫下這些由但丁創建的玄妙視界。在《神曲》的最後一章,但丁自言他所懷想的視界,恐怕連他的筆墨也力盡詞窮。這不僅是詩人的自謙之詞,也透露了《神曲》的精彩程度或許已超越文字所能表述。基於此,本書編排以圖先行,主要以圖像語言加入探索神曲視界的盛大行列———三界分別由三位頂尖藝術家詮釋,他們各自調動了自身的感應和想像,為《神曲》注入極為鮮活的所感所悟。 

 

◐ ———— 三款畫風|幻遊三界 ———— ◐ 

【地獄篇】|「踏入此門,即拋卻所有希望。」|Lorenzo Mattotti 繪
 
〈冥河擺渡人揮槳痛擊罪靈〉、〈背德的愛侶在颶風中繾綣〉、〈滾燙瀝青油炸貪官〉、〈三面撒旦啃咬三大叛徒〉⋯⋯等。罪大惡極的牆頭草、異端、偷情、貪婪、揮霍、暴力、挑撥、詐欺、背叛之徒,均在此受罪。義大利頂尖視覺藝術家馬托蒂,展現了他一貫的流暢線條和大膽配色,使地獄的陰森之氣中洋溢著奇想。 

【煉獄篇】|「用以悔過的希望之鄉。」|Milton Glaser 繪 
〈天使引導靈魂登岸〉、〈傲慢靈魂遭巨石壓垮〉、〈雙眼被鐵絲縫起的嫉妒者〉、〈不斷奔馳的懶惰者〉⋯⋯等。迷途知返的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貪食、貪色之徒,均在此悔過。美國知名圖像藝術家葛拉瑟以恬淡爽目的彩色版畫,呈現跌宕且神祕的啟悟之旅。同一個場景有時存在兩款色彩略有不同的圖像,非單一定義的圖像,為煉獄的時空提供了不同的想像。 

【天堂篇】|「愛能轉動太陽和群星。」|Gustave Doré 繪 
〈殉道之靈聚集於十字架〉、〈向正義之鷹探問神的義理〉、〈貝緹麗彩回歸聖潔的玫瑰隊形〉⋯⋯等。深具美德的靈魂,都安居在恩慈的天堂。本章收錄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多雷極為經典的版畫,至善至美的天國各角都能細緻檢視,是市面少見的極高清版本! 


◐ ———— 白話讀本|隔閡再見 ———— ◐ 

◈ 在《神曲》原典中,學富五車的但丁採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寓意,數百年來衍生的註釋浩繁細密,幾乎可與文本本身等量齊觀。正是這樣的博大精深,過往可能令讀者感到卻步,因而再再推遲了親炙經典的時機。 

◈ 然而,採用日常方言寫作的但丁,欲面向的讀者始終並非菁英,而是如同你我的市井小民。因此本書除了以圖先行,更將原典化繁為簡,情節經修裁梳理,使敘事輪廓清楚鮮明,概述65幅彩圖所呈現的情節梗概,並帶入點到為止的當代觀點,讓經典在七百年後能走下高壇,無需門檻即可初探《神曲》最親民普世、猶如社會實況轉播的一面。 

◈ 你將察覺為何七百年來,這部作品依然在震盪著諸多靈魂:論精微,它放大了我們曾忽略的感知,論至深,它拓寬了我們所能知曉的情感光譜;論罪孽,歷代社會無一不缺,論善美,所有世代倒也未放棄追尋。《神曲》雖然有著壯麗恢宏的中世紀神學書寫架構,看似立基於地下與天上世界,寫的其實盡是恆常的地上俗事與紅塵百態,故艾略特曾言:「一部《神曲》,匹敵莎士比亞的全部劇作。」 

◎ 「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或搭火車出行時,總能在心中默誦出《神曲》任一詩篇裡的長段落。四十年過後,我依然敬重但丁,推崇他的詩藝對我自己的詩句有最恆久深刻的影響。我欠但丁的恩情,是會不斷累積的一種,而不是人僅僅會在一生中某段時期所欠下的恩債。」——— T.S艾略特(摘自本書收錄講稿)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但丁‧阿利格耶裡(Dante Alighieri,1265-1321) 

 

義大利中世紀末期詩人,特以佛羅倫斯在地方言寫作,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之基礎,被譽為開創文藝復興的「至高詩人」。在得意巔峰的生命中途,捲入政治鬥爭而被迫流亡,終生無法再踏上佛羅倫斯故土。於顛沛流離的歲月寫下史詩《神曲》,被後世譽為歐洲空前絕後的偉大傑作。 

 

講稿|T.S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 


英語詩人、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現代詩歌派運動領袖。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1914年移居英國。代表作品有《荒原》、《四個四重奏》等,於194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

譯寫|陳潔曜
 

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第七大學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文化部優良劇本、臺北市電影委員會劇本獎與自由文學獎,曾入選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嘗試於語言、文化的交錯邊界,從事獨立研究、自由撰稿、法文翻譯。 
 

導讀 | 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人,曾於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義大利共和國功勳騎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家獎章得主。曾於美、法、德、澳等國擔任官方訪問學人。歷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臺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際藝評人協會臺灣分會理事長、世界設計之都總策劃、白晝之夜總策劃、臺北國際書展主題國藝術總監、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 

 

講稿翻譯 | 韓絜光 

 

臺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書籍翻譯。 譯有《零規則》、《小人物》、《顛簸中年》和《探險家學院》系列等。譯作賜教:seed2341@gmail.com。 


繪者: 

① 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地獄篇〉

 
頂尖義大利圖像藝術家,作品類型不拘一格,跨足海報、連環漫畫、故事繪本、雜誌封面、動畫和純圖像創作。筆觸有極高的辨識度,線條富含表現力與流動感,用色強烈大膽,使畫面呈現飽滿的情感張力,是當代最傑出的圖像藝術家之一。image3已出版其作《漢塞爾與葛麗特》。 

 

② 米爾頓・葛拉瑟(Milton Glaser)|〈煉獄篇〉 


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圖像藝術家,知名的「我愛紐約」(I LOVE NEW YORK)標誌即出之他手,也是《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的共同創辦人。其無數作品形塑了紐約文化,影響力更是擴及紐約之外的當代文化,曾於2009年獲頒「國家藝術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圖像藝術家。 

 

③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天堂篇〉 


法國十九世紀著名藝術家、石版插畫家、木刻版畫家,並被公認為現代漫畫奠基者之一。天資聰穎,五歲開始畫漫畫,十五歲即出版石版畫。因父親早逝,以多產畫作持家,曾替拉伯雷、巴爾札克的小說畫插畫,出版但丁《神曲》版畫後震驚歐洲,奠定了名聲。後又出版《拉封丹預言》、《唐吉訶德》、《失樂園》等名著插畫。雖然英年早逝,不過留下逾一萬幅作品,影響遍及世界。

好評推薦

【編輯前言】 


2021年是但丁逝世700週年。基於 image3 的出版理念,我們思索如何為讀者提供一個特別版本的《神曲》。 
 

我們希望這個版本能包含以下兩個特色: 
一、以精彩的圖像語言為主。 
二、與之相配的文字,則能把《神曲》的精髓和故事魅力傳遞出去。 
基於以上,我們先是找尋,並發現了1999年義大利曾有一個《神曲》的版本,邀請幾位重要畫家創作插圖,圖像十分精彩。 


這些繪畫都充滿創意和生命力,本身就是傑出的創作,因此我們決定image3的特別版本就以這些繪畫為主體,再加一些調整,呈現為Lorenzo Mattotti的〈地獄篇〉、Milton Glaser的〈煉獄篇〉,和 Gustave Doré的〈天堂篇〉三人精華。 


並且,我們再做了下列的事: 


一、邀請旅法影像學者曁文化評論人陳潔曜摘取《神曲》的故事情節和精髓,加入當代視角,用簡白的文字介紹給讀者。 


二、收錄一篇詩人艾略特談及《神曲》的講稿。艾略特自言,他從但丁身上所得到的啟發和恩情是不斷累積的,而不僅是生命中某個階段的得益。由詩人談詩人,艾略特指出但丁的詩藝究竟價值何在。 


三、邀請藝術研究者謝佩霓寫一篇導讀。她在文中分享自身與《神曲》的因緣,也說明在藝術史中,為什麼《神曲》一直是炙手可熱的再現題材,始終適合與每個世代的讀者對話。 


以上就是有關這個特別版本的說明。 
很榮幸在但丁逝世700週年時,在臺灣出版了這個以圖像為主的《神曲》精華版本。 


導讀(部分節錄,精彩全文請見本書) 


文/謝佩霓 

1320 年,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神曲》(La Divina Commedia)完稿付梓正式出版,世界文學從此改變。就在世紀瘟疫席捲全球的2020年,《神曲》也屹立不搖了整整七百年。但丁畢其功於一役,耗時整整十三年窮畢生才學完成《神曲》,然而出版翌年,但丁便與世長辭,因此2021年也是其逝世七百週年。 

1950年,艾略特(T. S. Eliot, 1889-1965)發表了以“What Dante Means to Me”為題的講稿,距今一甲子,論及《神曲》無可取代的影響時,給予了至高評價:「但丁和莎士比亞兩人平分了世界,再無第三人能與二者比肩。」當時的艾略特,人生也剛走過一甲子,譽揚文哲承先啟後震古鑠今,謙稱實難望其項背,益發情眞意篤。 

(中略) 

此次出版的圖像書,集結世代、出身、母語、風格迥異的三位插畫家: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1954-)、米爾頓・葛拉瑟(Milton Glaser,1929-2020)、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共襄盛舉,提供詮釋和表現手法各有巧妙的多元創作,互相輝映串聯彙整成書,因之在互補中頗見新意,成果相當淸新可喜。中文版特邀旅法影像學者陳潔曜,譯寫對應文字作品,果然令人耳目一新。然則個人以為,這些並非這新書與傳統《神曲》詮釋最大的差異所在。 

但丁曠世巨構地位無比崇高,除了從此終結拉丁文獨大的世界與時代,奠定義大利文進入現代的正統性與傳播國際正當性,創制的體例留芳千古,「但丁體」明明是當時當代文學的創舉,迄今卻難免具備了不容質疑、難以超越、無法重構的神性,不得苟且,只能因循。特別是但丁抑揚頓挫的韻腳書寫,音律節奏之優美流暢,即使不識之無的童叟皆能琅琅上口,早就是典範式的千古絕唱。 

七百年來著墨於以圖像再現《神曲》的創作者,上至波堤且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史特拉達(Stradanus, Jan van der Straet, 1523-1605)、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多雷(GustaveDoré, 1832-1883)、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達利(Salvadore Dalí, 1904-1989),下至葛拉瑟(Milton Glaser, 1929-)、墨畢斯(Moebius, Jean Giraud, 1938-2012)甚至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 1954-)等等前僕後繼,各出奇思也各自擅場,可謂頂尖對決。以百花齊放之姿,向至高無上的但丁大師致敬,眾家精華累積之下,蔚為所謂的「但丁風」(Dantesque)視覺大系。 

不過綜觀之下,嚴格說來都不像這次如此顚覆。出版社大膽祭出前所未見的三段劃分,並未循原著及慣例,進行三等均分,而是別出心裁地以〈地獄篇〉20 幅、〈煉獄篇〉27 幅、〈天堂篇〉18 幅的配置,重新權重來詮釋《神曲》的故事脈絡並再現演進。 


雖然西語文學大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已封《神曲》為「一切文學作品的巓峰之作」,然則經典就是可供人無限互動的豐沛文本。緣於此千古不換的道理,本次《神曲》的出版便別有意義。因為即便經典登峰造極,時人依然應當奮力攀登才能望遠,當代也應極力表達當下的見解,孜孜不迄地貢獻己學,豐富既有的觀點,以便未來世代探索經典時,也能體會我們世代如何傳達訊息極盡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