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葉嘉瑩四○年代聆聽顧隨先生詩詞講課的記錄。
羨季先生會通詩經以降之千年韻文,細說詞曲一如說詩,
夾敘夾議,風格靈動,不僅是授業的人師,更是解惑傳道的經師,
讀者可自其睿智的說詞說曲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本書為葉嘉瑩聆聽顧隨先生講授詞曲的筆記,將其博學深思的銳感作了最細膩的傳達。
羨季先生的才學、興趣極廣,兼具中國古典與西方文學的學識與修養。大二時,葉嘉瑩在北平輔仁大學聆聽顧隨先生講授「唐宋詩詞」,讓她開了眼界深深著迷。葉嘉瑩自小雖在家裡誦讀古詩詞,卻從未聽過這樣生動又深入的講解,被這種不拘泥的、靈動的跑野馬風格所吸引;不僅掌握詩詞中的妙義精華,也將立身處事並論而行。葉嘉瑩深受啟發,甚至大學畢業已在中學任教時,仍然持續旁聽顧隨先生的課。
葉嘉瑩半生艱苦,在生活重擔以及接踵而來的苦難中,是這些平日讀誦與熱愛的詩詞,給予她安慰、支持她走過憂患的。這些如煙往事,和顧隨先生的教誨、期許一直深植心中,對於葉嘉瑩的教學、研究和創作影響深遠,至今仍然以此惕勵,希望在文化傳承的長流中,讓更多人了解、欣賞與體會中國詩詞的美好和深遠意境。這是她受用一生的智慧。